我国《黄帝内经》(公元前5世纪)也把风寒湿三气杂合称为痹。因为风湿病大多累及关节而引起疼痛,所以风湿一词一直沿用至今。下面我们请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的专家为您详细介绍一下中医对风湿病是如何认识的。
中医学对疾病发生的原因,强调人体的内在因素,即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同样,风湿病的发生原因,亦主要是内因。如《内经》所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也。”
《济生方》中更加明确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即由于人体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肌肤毛孔疏松,营卫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肌肉、关节,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出现关节疼痛、活动不利。至于外因则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主要是风、寒、湿邪气的侵犯。
《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说明了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或居处潮湿、寒冷或涉水、冒雨等风寒湿邪气,乘机体抵抗力低时侵入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
但是由于各人体质不同,病邪各有偏盛,因而《内经》又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如风寒湿痹日久不愈,病邪郁久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感邪之后易从火化而使关节红肿热痛,形成热痹。
《内经》又说:“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这就是说外邪滞留机体,日积月累,由经络而病及脏腑,可产生相应的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悸、气短、胸痛的心痹较为常见。
风湿在医学上是指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风湿性疾病则指一大类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点为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包括肌、韧带、滑囊、筋膜的疾病。关节病变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肿胀和活动障碍,呈发作与缓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现关节致残和内脏功能衰竭。
①人体感受风、寒、湿邪而致身痛或身重、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的疾病。见《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②感受风湿所致的多种病症。《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湿者,是风气与湿气共伤于人也。其状令人懈惰,精神昏愦,若经久,亦令人四肢缓纵不随,入藏则喑哑,口舌不收;或脚痹弱,变成脚气。”
关于中医对风湿病是如何认识的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中医在治疗风湿病中占有强大优势,我们在治疗这种病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中医治疗的原则,分清病因,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和疗法,才能在风湿病的治疗中取得主动权。如果您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请咨询本院在线专家,祝您早日康复!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风湿(http://www.jkxlfs.com/feng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