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上曾经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束手无策,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不治之症”。但风湿免疫专家说,目前,“类风湿”已由“不治之症”变为“可治之症”,可以达到缓解病情,关键是早期规范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并非不治之症
起病3个月内为治疗黄金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在我国的患病率约千分之三。由于慢性滑膜炎,侵犯到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甚至残废。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不治之症”,医学上曾经对其束手无策,过去许多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期承受着疾病的痛楚,最终走向关节变形和残疾的结局。
然而,近十多年来,现代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的目标不再局限于“控制症状”,而是 “缓解病情”,阻止关节破坏。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极为重要。多数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侵蚀发生在起病1~2年内。因此,如不在早期进行恰当的治疗,会导致关节畸形、功能受损,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并加大疾病治疗的难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软骨或骨质破坏最早可以在发病的3个月内就出现,国际公认的治疗的最佳时间是起病3个月内。
据介绍,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的症状包括:无外力情况下全身多关节疼痛,特别是手指、手腕的关节肿胀、疼痛,关节的疼痛一般呈现对称性,另外早上起来手指可出现“晨僵”。但很多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早期时没有典型症状,需要早期确诊则要借助实验室检测。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误区
误区一:自选风湿药
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慢性病,尚不能彻底根治。不少风湿病患者久病成医,经常自己选购药物,或者是托亲朋好友从港澳或国外买一些所谓特效药物治疗。这些药的组成仅仅是地塞米松、消炎痛和维生素。而中文说明书上却写着,“本品全部由草药配方和维生素构成”,是风湿病的特效药。
确实,患者在服药的早期感觉非常止痛,但这些药物不可能真正缓解病情,长期使用关节照样严重变形,且可能带来胃肠损害、骨质疏松、感染、糖尿病等不良反应。因此,自选风湿药非常容易出现危险,而且会使原本简单的病情变得复杂。
误区二:有病乱投医
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人往往很焦急。一方面是因为全身关节的肿痛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是担心关节变形残废,而到处寻找根治的“名医、秘方”。各个“名医”都找遍,大小报纸、电视、广告上的“风湿药”都试过。几年下来,不但看病吃药花了不少冤枉钱,而且更大的危害是耽误了治疗的时机,关节最终还是破坏和变形了。
误区三:擅自停药
有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症状减轻了,就自己停药。其实,临床症状改善与病情完全缓解并不等同,不痛可能只是表面现象,随意停用缓解病情的药物,病变就会继续向前发展。专家强调,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坚持长期治疗,治疗药物包括控制症状的药物和缓解病情的药物,其中缓解病情的药物起效相对缓慢。
旺龙蚂蚁丸 中医特色疗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更好
旺龙蚂蚁丸是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风湿类风湿专家、主任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学会委员、山西省交口县类风湿专科医院、山西晋康风湿病医院院长郭来旺教授历经30余年的研究与探索,而成功研制出的治疗风湿类疾病的特效药品。该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疗效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西十大科技成果奖、国家七五星火计划成果金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尤里卡世界发明金奖、俄罗斯对人类医药事业特别贡献金奖等。该药是以棕褐沙林蚁为君药并辅之以人参、制川乌、桂枝、透骨草、伸筋草、川桐皮、丹参、鸡血藤、蜈蚣、乌梢蛇、苍术、黄柏、薏苡仁、泽泻等十五味地道中药材。